你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力资讯 > 创业之路 > 面对就业难,创业大学生的新选择-上海工慧企业管理
面对就业难,创业大学生的新选择-上海工慧企业管理
信息来源:工慧企业管理服务外包网更新时间:2016-6-30浏览量:140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越强,获取高回报、理想职业的机会就越多。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可以拥有一份稳定工作、获得一份固定收入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创业在无形中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新选择。
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尊重日益成为自主创业的主要动机。越来越多的人也在不断努力,试图通过创业来实现知识的转化。从心理学上看,人总是试图通过自主行动来不断地证明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意愿,这既是人自尊自信的表现,也蕴涵着创新的萌芽。计划经济时代的人要受到由整个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社会机制的约束,自我意愿不得不从属于集体意识。这种情况下生长的个体往往缺乏彰显个性和价值的空间,社会也因此难以显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仅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物质诉求,更有解放人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追寻。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人获取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自主创业便在这种条件下获得了生存的机遇。
大学生历来被认为是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群体,但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社会仅有的精英群体。逐年递增的毕业人口不断充斥到社会之中,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加大,毕业大学生所渴望的高薪而稳定的工作日渐匮乏。当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左顾右盼、两手空空的时候,创业在无形中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新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尚不足1%,而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
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集散地”,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大学毕业生大胆创业。虽然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是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是值得鼓励的,他们的创业可以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把大学生从求职者变成岗位创造者;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又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学生创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更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实为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重要工作。
其实,我国不乏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先例。被誉为“中国创业第一人”的杨锦方在校期间便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大学校园,他也由此成为将这项赛事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注册和创办了视美乐公司,成为成功创业的典范。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邓国顺是从新加坡回来的留学生。他所开发的计算机“优盘”在今天的电子产品市场中并不鲜见,但当时这项技术却引起了轰动。邓国顺现在将研发中心设在深圳,分公司则开到了美国硅谷。这些掌握比较先进技术的大学生群体往往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国际市场,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利用先进技术创业从而成功迈出第一步。
然而,诸多问题也在无形中制约着当前的大学生创业。首要问题便是缺乏必要的配套资金。现今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好项目如果得不到资金的有效保证,便只能是纸上谈兵。融资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应考虑的首要难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营销经验和管理经验,能否有效利用有限资金也成为大学生创业之初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及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各种保障。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首届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校企洽谈会”上,国家有关部门计划于2008年9月设立“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发展基金”,重点资助经济困难的应届大学生以及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短期内能回收成本的创业项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收费优惠政策,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登记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和管理费等17项收费,以及国务院、省级政府及其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登记类和管理类的收费项目。
吉林省长春市也规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可申请2万-5万元小额贷款,对于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予以50%的贷款贴息(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百万创业基金”工程,即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资助以创业为目的的东北师大应届毕业生。基金将分“孵化”和“投资”两个阶段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学校计划建设创业园,预计可以容纳40个团队开展创业实践,这将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在这种创业政策的激励下,也涌现出许多成功创业的典型。如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刘国起带领7名同学一起创建了维世软件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该公司开发的软件“信息化教育平台”已经被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0余所学校使用。公司的创始人刘国起不仅以创业实现了就业,还带动了其他7名同学一同就业。这种“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连锁反应,正得益于该校“以创带就”理念的落实。
纵观当前的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社区服务领域。网页开发、网络游戏开发、设计工作室、家政中介等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选择。这些创业项目多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的特点,并能很快得到收益。
表面看来,日渐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能,但对于资金与各方面经验尚缺乏的大学生而言,真正的创业机遇仍需理性把握。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首先应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入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形成、转化为创业能力的知识,不仅包括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广泛的社会交际知识,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非专门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其次,加强与创业相关的校园活动设计,以模拟创业推动大学生真实创业的开展。近些年来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就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设计活动,许多省市、各高校也纷纷效仿开展区域性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这些活动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操作和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激发创业热情。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社会平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中介和媒体。
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尊重日益成为自主创业的主要动机。越来越多的人也在不断努力,试图通过创业来实现知识的转化。从心理学上看,人总是试图通过自主行动来不断地证明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意愿,这既是人自尊自信的表现,也蕴涵着创新的萌芽。计划经济时代的人要受到由整个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社会机制的约束,自我意愿不得不从属于集体意识。这种情况下生长的个体往往缺乏彰显个性和价值的空间,社会也因此难以显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仅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物质诉求,更有解放人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追寻。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人获取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自主创业便在这种条件下获得了生存的机遇。
大学生历来被认为是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群体,但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社会仅有的精英群体。逐年递增的毕业人口不断充斥到社会之中,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加大,毕业大学生所渴望的高薪而稳定的工作日渐匮乏。当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左顾右盼、两手空空的时候,创业在无形中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新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尚不足1%,而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
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集散地”,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大学毕业生大胆创业。虽然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是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是值得鼓励的,他们的创业可以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把大学生从求职者变成岗位创造者;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又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学生创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更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实为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重要工作。
其实,我国不乏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先例。被誉为“中国创业第一人”的杨锦方在校期间便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大学校园,他也由此成为将这项赛事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注册和创办了视美乐公司,成为成功创业的典范。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邓国顺是从新加坡回来的留学生。他所开发的计算机“优盘”在今天的电子产品市场中并不鲜见,但当时这项技术却引起了轰动。邓国顺现在将研发中心设在深圳,分公司则开到了美国硅谷。这些掌握比较先进技术的大学生群体往往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国际市场,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利用先进技术创业从而成功迈出第一步。
然而,诸多问题也在无形中制约着当前的大学生创业。首要问题便是缺乏必要的配套资金。现今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好项目如果得不到资金的有效保证,便只能是纸上谈兵。融资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应考虑的首要难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营销经验和管理经验,能否有效利用有限资金也成为大学生创业之初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及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各种保障。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首届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校企洽谈会”上,国家有关部门计划于2008年9月设立“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发展基金”,重点资助经济困难的应届大学生以及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短期内能回收成本的创业项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收费优惠政策,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登记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和管理费等17项收费,以及国务院、省级政府及其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登记类和管理类的收费项目。
吉林省长春市也规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可申请2万-5万元小额贷款,对于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予以50%的贷款贴息(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百万创业基金”工程,即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资助以创业为目的的东北师大应届毕业生。基金将分“孵化”和“投资”两个阶段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学校计划建设创业园,预计可以容纳40个团队开展创业实践,这将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在这种创业政策的激励下,也涌现出许多成功创业的典型。如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刘国起带领7名同学一起创建了维世软件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该公司开发的软件“信息化教育平台”已经被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0余所学校使用。公司的创始人刘国起不仅以创业实现了就业,还带动了其他7名同学一同就业。这种“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连锁反应,正得益于该校“以创带就”理念的落实。
纵观当前的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社区服务领域。网页开发、网络游戏开发、设计工作室、家政中介等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选择。这些创业项目多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的特点,并能很快得到收益。
表面看来,日渐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能,但对于资金与各方面经验尚缺乏的大学生而言,真正的创业机遇仍需理性把握。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首先应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入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形成、转化为创业能力的知识,不仅包括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广泛的社会交际知识,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非专门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其次,加强与创业相关的校园活动设计,以模拟创业推动大学生真实创业的开展。近些年来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就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设计活动,许多省市、各高校也纷纷效仿开展区域性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这些活动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操作和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激发创业热情。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社会平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中介和媒体。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工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