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培训 > 企业内训 >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上海工慧企业管理
学习对象
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组织部负责人 招聘经理、人力资源专员
课程目标
学习收获
本课程从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三方面出发,讲授如何针对不同的公司环境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管理体系,并以大量实例分享和分析培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获得老师与大家分享各种培训管理的工具。
1. 掌握根据职位胜任素质模型规划培训体系的方法
2. 掌握从胜任素质模型来定位培训需求
3. 掌握基于胜任素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4. 掌握内部讲师的培养,以及外部培训讲师的选择
5. 掌握培训后的转化方式
6. 了解行动学习的价值,掌握行动学习的导入
7. 了解企业大学的运营体系及资源管理
课程内容
课程安排
时间 主题纲要 说明
8:3-9: 签到 签到入场(签到、自由交流、交换名片、结识同行、自由组合等)
9:-9:1 开幕致辞 主持人开场白
9:1-12: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主题: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背景分析:如何十倍以上提高培训投资回报率
培训的误区
案例分享:华立集团如何通过建设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3年内实现从29亿到1亿的突破性成长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需求管理
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精准定位培训需求
梳理企业战略,明确核心胜任素质的需求
基于岗位任务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能胜任素质的要求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找出素质差距,识别培训需求
根据人才梯队建设,识别企业未来的培训需求
课程体系开发及设计
基于胜任素质开发分层分级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的立意、布局以及框架构建
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教学方法的匹配
讲师手册与学员手册的编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课程配套测试工具的设计
12:-13:3 午餐时间 午餐及休息时间
13:3-16:3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培训师资管理
培训师在整个培训中的作用与误区
内部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培养、管理与发展
外部培训师的选择与沟通
培训后管理
培训评估的价值与误区
培训转化体系的建设
行动学习的价值、意义与导入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企业大学建设的构想
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
企业大学建设的核心方法
企业大学运营体系的建设
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
16:3- 结束 主持人结束语、自由沟通
᠋; 课程安排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上海工慧企业管理
信息来源:工慧企业管理服务外包网更新时间:2017-5-31浏览量:447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学习对象
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组织部负责人 招聘经理、人力资源专员
课程目标
学习收获
本课程从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三方面出发,讲授如何针对不同的公司环境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管理体系,并以大量实例分享和分析培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获得老师与大家分享各种培训管理的工具。
1. 掌握根据职位胜任素质模型规划培训体系的方法
2. 掌握从胜任素质模型来定位培训需求
3. 掌握基于胜任素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4. 掌握内部讲师的培养,以及外部培训讲师的选择
5. 掌握培训后的转化方式
6. 了解行动学习的价值,掌握行动学习的导入
7. 了解企业大学的运营体系及资源管理
课程内容
课程安排
时间 主题纲要 说明
8:3-9: 签到 签到入场(签到、自由交流、交换名片、结识同行、自由组合等)
9:-9:1 开幕致辞 主持人开场白
9:1-12: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主题: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背景分析:如何十倍以上提高培训投资回报率
培训的误区
案例分享:华立集团如何通过建设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3年内实现从29亿到1亿的突破性成长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需求管理
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精准定位培训需求
梳理企业战略,明确核心胜任素质的需求
基于岗位任务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能胜任素质的要求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找出素质差距,识别培训需求
根据人才梯队建设,识别企业未来的培训需求
课程体系开发及设计
基于胜任素质开发分层分级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的立意、布局以及框架构建
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教学方法的匹配
讲师手册与学员手册的编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课程配套测试工具的设计
12:-13:3 午餐时间 午餐及休息时间
13:3-16:3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培训师资管理
培训师在整个培训中的作用与误区
内部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培养、管理与发展
外部培训师的选择与沟通
培训后管理
培训评估的价值与误区
培训转化体系的建设
行动学习的价值、意义与导入
嘉宾演讲
互动研讨 企业大学建设的构想
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
企业大学建设的核心方法
企业大学运营体系的建设
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
16:3- 结束 主持人结束语、自由沟通
᠋; 课程安排